查看原文
其他

王发忍:从工厂走出的国画“牡丹王”

李洁 李震 黄石档案 2022-10-15



王发忍:从工厂走出的国画“牡丹王”


人物小传:

王发忍,曾用名王发永,丹墨斋斋主,黄石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青年时代学画于湖北美术学院,曾任黄石市绣品厂厂长,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委。2015—2018年,清华大学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进修,师从国画家孔奇。主攻写意花鸟画,擅长牡丹,人称“牡丹王”,作品三次进入香港佳士得国际拍卖行。



爱画少年进入绣品厂



1956年,王发忍出生在下陆区王寿村,他两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穷苦的奶奶将其兄妹三人抚养长大。


王发忍从小热爱绘画。中学时代,他遇到了人生里的第一位伯乐--湖北美院附中毕业的张正大老师,张老师教他素描和色彩启蒙。高中时期,他拜在黄石标准件厂下放的国画名家王益论为师,对他进行了艺术创作上的提点和指导。高中毕业后,他成了村里的宣传员,常常为村里画板报、办墙报。


王发忍接受采访


1977年,王发忍报名参加全国高考。由于当时家里穷,去武汉美术专业考试的路费,还是高中数学老师袁继曾借给他的。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在中南财经大学考点,数千名考生画伏尔泰的石膏像。这一年,国内美术专业院校按照一个班7至8名学生的比例招生,实行小班教学。王发忍进入到120人复试,却最终遗憾落榜。当年,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术美院、湖北美院在湖北仅录取19人。


   1979年,王发忍进入下陆区办企业黄石市绣品厂工作,担任设计师。黄石市绣品厂位于下陆东钢路口附近。当时绣品厂有120多名职工,主要是生产枕套、床单、台布、睡衣,产品由供销社统购统销。工作一年多之后,1980年王发忍进入湖北美术学院进修。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给了他向武石、汤文选等国画名家学习的机会。 



岁月如歌,绣品厂风云


1982年,黄石市绣品厂产品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经营逐渐陷入困境。到1982年底,黄石市绣品厂基本停产,加上从美院归来的王发忍,一共只有8个人。


1983年初,面对全面停产的绣品厂,下陆区政府找到王发忍,问他愿不愿意担任绣品厂技术负责人。年轻气盛的王发忍想干一番事业,欣然同意组织的安排。他联系到下陆区有关部门,筹措1000元启动资金,从市纺织品公司买了软缎回来,自己做设计图,自己制版,带着大家做被面成品,自谋销路。很快,这些设计新颖,质量优良的绣花被面被市纺织品公司订购一空。8个人,一条心,鼓足干劲,沉寂的绣品厂开始忙碌起来。同时,他们向湖南能干巧匠发出邀请,先后有15名绣工来到绣品厂工作。


1984年,湖北省进出口公司参加广州交易会,带去了王发忍亲手设计的绣花枕套。没想到,牡丹和孔雀图案的枕套大受欢迎,尤其在中东市场,一下就订购了两千个枕套。就是这笔订单,绣品厂实现了扭亏为盈。那一年,不到30岁的王发忍被提拔为黄石市绣品厂副厂长。凭借过硬的质量和铁打的信誉,绣品厂的职工很快就扩充到300多人,1987年,绣品厂盘下陆家铺的富民大楼,自创“鸳鸯牌”产品系列,主做外贸生意。


王发忍画牡丹


1988年10月,王发忍设计的三件套、枕套、童单套、围裙等产品,在中国商品交易会上成交额达到300万美元,产品不仅畅销中东,还行销到欧美市场。也是在1988年,王发忍正式担任黄石市绣品厂厂长,并被黄石市经委评为黄石市轻工业购销先进工作者。


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黄石市绣品厂的人数一度扩充到六百多人。作为第一设计师,王发忍设计了很多畅销的款式。他研究中国画的绣品转化,研究梅兰竹菊的绣品表现力,但他最爱还是牡丹。当年的设计稿,都是手绘制图,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审美和绘画功底。1990年7月,轻工部聘请王发忍为“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委委员会”评委。1990年8月,他设计的绣品获得轻工部中国年度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这一时期,他设计的绣花台布成功打开了欧美市场,他设计的睡袍等产品荣获全国刺绣一、二等奖、湖北省抽纱设计一、二、三等奖。

  

   1992年,受到中东动荡局势的巨大冲击,出口到伊拉克、科威特等国的订单直线锐减,欧美的订单也出现下滑。此时,黄石市绣品厂职工有的离职下岗,有的向美尔雅、康赛等企业分流。1993年,黄石市绣品厂重组更名为黄石市永昌抽纱绣品厂。一个时代辉煌逐渐落幕,王发忍在时代的巨大冲击中,也曾感到彷徨和迷失。此时,传统的手绘设计稿大部分被电脑制图取代,年轻的设计师不断脱颖而出。2005年5月,黄石永昌抽纱绣品厂正式宣布破产解散。



中年出发,国画牡丹遇见春天



黄石市绣品厂已经成为一段历史,到2002年,王发忍想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他想做职业画家。那一年,王发忍已经46岁了,这时候走职业画家之路,不再年轻。但是他对自己有这样的评估:自己热爱画画,身边也总是有人想收藏自己的画,儿女成家立业了,没有很大的经济负担,可以闯一闯。他还评估了自己的绘画方向,虽然自己花鸟鱼虫山水人物都有学习过,但是最爱还是牡丹。牡丹花寓意好,技法多变,工笔、小写意、大写意都可以表现,喜爱者众,群众基础好。他20多岁开始画牡丹,驾轻就熟,提笔内心自信。他的专职画家之路,选择以牡丹作为突破口。


在黄石画行不行呢?行!但是,一个职业画家走不出去,他的作品就会缺乏分量和力度。2003年,王发忍破釜沉舟,在武汉成立自己的画廊,开始了绘画谋生的艰辛道路。开始总是比想象的艰难,每个月门面租金、家庭开支、业务往来,他有点迷失,在作品的个性和商业化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他慢慢从大量的绘画中找到了灵感。


在国画题材中,牡丹不易出彩,容易失去个性,难免俗气。如何画出格调高雅又吉祥的牡丹花?王发忍做了一些尝试。他挑战了传统的“红花绿叶”的概念,用“红花墨叶”作为表现形式。他落笔一气贯通,笔下的牡丹雍容华贵,丰神飘逸,色彩鲜艳,形态沉稳,百态千姿。“写意牡丹”的定位,让王发忍的画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的“写意牡丹”被人们作为礼品,送给国内外友人,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


王发忍获得的荣誉证书

2004年,王发忍只身来到广东佛山,成立工作室,将自己的画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与行家们进行交流。他多次举办个展,作品《醉春图》《春意图》《竞艳》《国色天香》《牡丹》等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家收藏。他所画的牡丹图,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亚洲艺术节,作为国礼赠送给20多个国家的文化部长,所画的《国画牡丹四条屏》三次进入香港佳仕得国际拍卖公司进行拍卖。


2015-2018年期间,他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授课老师是我国知名画家孔奇。清华美术学院的学习,提高了王发忍绘画的眼界,让他对绘画充满了更多的热情,也让他对于写意牡丹,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画准了,就画死了。你得有激情,而且国画,画准了跟油画无法比。国画讲究传神,以形写神。”中国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石安邦评价王发忍的作品风格时写到:“无论是牡丹色彩的淡雅,还是人物线条的圆融,抑或水墨的灵动,你都无法将之与眼前木讷憨厚汉子划上等号,自然会联想到另一个词——内秀。”


2018年4月,王发忍作品《繁花似锦》入选湖北省“荆楚回响--改革开放40周年全省画院优秀作品双年展”。同年12月,他的国画作品又入选“墨韵东湖——湖北省名家精品双年展”。


从热爱画画的少年到绣品厂的厂长,从绣品设计大师到国画牡丹王,虽然经历了人生的许多的起起落落,但是王发忍说,最幸运的是,自己一直没有离开心爱的画笔,铺开画纸,提起画笔,就是人生里的幸福时光。

原载于《东楚晚报》2019年3月8日第15版(见报稿有删节)


京剧名角汪美丽


孙中伟:音符跳动的人生


矿局总办李增荣与铁山寺


作者:李震  李洁

编辑:卢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